听歌的变迁

年轻时不怎么听张惠妹的歌,最近忽然觉得有些喜欢听。她的歌声里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微微沙哑的声音,低吟浅唱,娓娓道来,让人越听越喜欢。关于她的歌,我可以列出一长串喜欢歌单,播放着这些歌曲,手上敲打一些文字,此时窗外白雪皑皑,安静而祥和,过往的喧嚣都远离而去,心境进入一种奇妙地平和、安稳状态。

网上那些争论不休的讨论于我无意义,那些偏激而弱智的言论,那些振聋发聩的呐喊,也与我无关,我所有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此,在于我自己内心的 inner peace。

年轻时曾经喜欢的那些奇幻小说已不能再吸引我,当你经历过一些事后,就会明白这世界没有奇迹,更没有奇遇,至少对我们大多数人如此。只有平平淡淡的生活,一天又一天,就这样过去,蓦然回首才发现已经半生已过,只剩下意兴阑珊。

这世界总有些人早慧,年纪轻轻就对人性有一定认识。他们不喜欢武侠小说,不喜欢玄幻故事,永远那么清醒,读一些在我当时看来无趣的书。而我非要经历过很多后,有了一定阅历后,才多多少少摸到一点点边边,才多多少少能够读懂一点点《小王子》这类的书,看懂一点点《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类的电影。

我们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小时候世界很小,一个村庄就是全部,十公里之外的世界就像是宇宙的尽头。认知也很狭窄,随着长大,我们走过了千万里路,见识了各色人等,才发现抛开语言、风俗习惯、肤色等的巨大差异,在人性方面,都是相通的,并无根本区别。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伟大作品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类的共鸣和思考,无论他是哪种肤色,哪个种族,说的哪种语言。

小时候,觉得汉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然而作为理工男,学习中发现现代科技的奠基都是西方人,不禁感叹现代科学技术汉民族的贡献几乎为零。我们传统文化上一直视这些西人为蛮夷,那么为什么现代文明却发源于他们,为什么?这不禁让我思考,让我一直笃信的观念坍塌。汉民族落后于世界并不是近代才开始的,自秦朝统一以来,我们文化基因就走偏了。大一统带来文化多样性的消失,汉朝独尊儒术更是禁锢了思想两千那年,以至于遗毒至今(无论是独尊儒家、还是马列,都是一样的专制,本质并无区别)。

上面扯远了,我只是想说,我们很多认知都是错误的、片面的。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有机会逐步修正这些错误的认识。以前不怎么听张惠妹,只是因为她那些火遍华语世界快歌误导了我,比如《姐妹》、《bad boy》等等,由于个人偏好原因,不是很喜欢。后来发现她也有很多慢歌,而且她的慢歌很有味道,很适合一个人静静地听。

maxresdefault


  • 附:张惠妹《三月》试听

三月过去了好几周
世界开始有点热
参不透的那种难过
忽然觉得没什么
我的梦 好多
我很好 你呢
两分钟之后就要天亮了
几分钟之后我也该忘了
想念爱没什么用
当三月过去了
时间会走 我不走
两个人说分手以后
时间变得慢慢的
很久后的一个午后
终于可以很快乐
我猜我 好了
我可以 笑了
两年后的你听说落魄了
几年后的我是否幸福了
可能爱停在风中
但三月过去了
别人都懂 我不懂
我们用心交换爱情而寂寞
我们一起因为爱情辛苦着
两个人的那时候
随三月过去了
总有一个 会记得